來源:學校大全網(wǎng)時間:2019-09-18 17:25:06
關于國際學校和國際教育,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課程中心曹文教授認為中國的家長在認知上存在一些誤區(qū),這其中主要是慣性思維在作祟。今天,就讓我們來聽聽這要命的“慣性思維”到底是什么。
那天記者采訪問了我一個問題,“你認為家長對國際教育和國際學校的認知上有哪些誤區(qū)呢?”這雖然是我談了無數(shù)次的話題,但卻是一個需要無數(shù)次談的話題。因為,無論對投資人、辦學者還是學生和家長,大家之間的相互糾結無不源于這些誤區(qū),它不是簡單地誰對誰錯,有視角不同的問題,更有認知錯位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我們慣性地把對中國大學錄取和畢業(yè)的理解套用在海外大學的錄取和畢業(yè)這兩件最關鍵的事情上。
我們必須克服這種慣性,愿意去面對和接受海外大學不同甚至是顛覆性的做法,因為它決定了孩子高中三年以及未來歲月,我們是否能夠助力孩子的成長,還是拖后腿,瞎指揮。
一、我們用倒推的方法,從畢業(yè)講起。
顯然,沒有哪個家庭對孩子是否能取得大學畢業(yè)證無所謂,特別是海外留學,在精力、時間、金錢和情感上犧牲更大,畢不了業(yè)這件事是無法接受的。
8月1日,Varsity發(fā)布了每年一度劍橋大學的Tompkins Tablehttps://www.varsity.co.uk/news/17736,即根據(jù)劍橋大學29個本科學院每學年期末考試成績得出的學院排名,Christ學院再度蟬聯(lián)榜首,它的平均分比最后一名Lucy Cavendish 高出了15.6分(百分制),一等成績率比最后一名多出了30.3%。
一等成績(Firsts)是怎么回事呢?劍橋本科專業(yè)各年級的所有課程,每年一次全校統(tǒng)考(5-6月),成績分為一等(First)、二等上(2.i)、二等下(2.ii)和三等。
成績是如何計算的呢?不是85分以上就是一等,而是按照百分比,每個課程考試前25%就是一等,中間的65%是二等上和二等下,最后的10%是三等和不及格。當然,人數(shù)少的課程這個百分比會調(diào)一調(diào),但是超過150人選課的課程基本上就按照這個比率來劃分成績。
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不管學生們有多好,最后肯定有10%得三等或者不及格,不及格就要面臨退學或轉學,三等也好過不了,在競爭力強的學院,這也幾乎等于不及格。
所以,考入劍橋大學不是松了一口氣,而是要更提起一口氣,不能成為這最后的10%,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其它英國大學的情況大家可以根據(jù)和自己的相關性自行查閱數(shù)據(jù),一般都會公布。
以上兩個小例子讓我們明白中國大學與海外大學在畢業(yè)這件事上的不同:前者畢業(yè)率有可能達到99…%,只要進入大學,別太過分,基本都能夠畢業(yè);而后者則肯定低于這個數(shù),甚至在標準學制內(nèi)的畢業(yè)率能夠低到40%以下。
二、這一不同對準備出國留學的家長和孩子們意味著什么?
第一,在大學申請這件事上,一定不要讓孩子勉強進入超過他們自身水平的學校,“最合適的才是最好的”不是冠冕堂皇的口號,它真的是要命的原則。在選校上,我們不能一味地看排行榜,就知道往高里沖,更要看所選擇的大學所要求的能力與孩子能力的適配度,否則就有可能面臨非常嚴峻的后果。
第二,在高中課程的選擇和學習中,一定要以這是為了給大學學習做好充分準備為核心,選擇與大學學習銜接得好的課程體系和學習方式,這就是為什么雖然只讀普高+英語標化成績也能夠去海外留學,但它的橋梁作用肯定不及國際課程。
我們必須理解到位的是:選對和學好高中課程,不僅是為了申請大學,更是為了進入大學以后能夠順利畢業(yè)。
所以,一切的投機取巧,盲目跟風,喜歡聽信“課程好學,考試好過,還能夠上一所好大學”這類的忽悠,或者就惦記著靠刷題得高分的做法,對孩子未來的學習都是致命的。
免責聲明: 1. 為方便家長更好的閱讀和理解,該頁面關于學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學校視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們”、“我校”等第一人稱指代學校本身。并不代表遠播公司或其觀點;2. 此網(wǎng)頁內(nèi)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參考,來源于網(wǎng)絡公開內(nèi)容,具體以學校官方發(fā)布為主;3. 若素材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278726648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