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學校大全網時間:2020-05-07 13:51:30
與體制內單調枯燥的應試教育相比,國際學校的教學方式更為自由靈活。所以,不少家長打算讓孩子從體制內學校轉軌國際學校,學習國際課程。
一般來說,進入國際教育體系沒有固定的時間節點,但是家長們大多會集中在孩子幼小統招、小初統招,以及初升高的階段申請,其中初升高是目前學生從體制內轉體制外的熱門階段。但是,在這個階段的學生和家長都會面臨著比較大的壓力和焦慮的情緒,為什么?
因為申請國際高中參加入學測試是必然,而這個備考時間又與中考的緊張復習時間撞上了,如果家長還在體制內教育國際教育之間糾結的話,學生“兩手抓”,時間分配會非常緊張,孩子的壓力也非常大。除此之外,還有哪些讓家長擔心的方面呢?
過渡期學習跟不上
對于剛剛轉入國際學校的學生來說,會有一段艱難的過渡期。那么他們該如何完好地度過這段時間,成功融入國際教育環境?
面對全英文教學環境和沒有接觸過的國際課程,跟不上是正常的,重要的是你接下來要做什么。
首先,語言問題。很多同學會進入能看懂單詞卻聽不懂老師在講什么的怪圈,這是因為英語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較差。會考試做題所代表的“英語好”是行不通的,孩子們不僅要有足夠的詞匯量、會語法,還要鍛煉自己聽說讀寫等各方面的能力。
所以,不要等著老師來主動為你“開小灶”,課后去找老師把問題弄明白,不斷適應老師的教學方法、速度等。
其次,課程問題。與國內課程相比,國際課程的教學手段 、學習方法、考試形式等都是有區別的。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索思考能力,是否能用知識點來分析問題,因此在接觸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很多時間去適應。
英語語言不行+對國際課程的陌生,讓不少孩子的“過渡期”非常難熬,甚至會打擊孩子以后在學習中的自信心。針對這種情況,家長可以考慮幫孩子把“過渡期”提前。提前讓孩子鍛煉英語能力,提前了解國際課程。
不能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
接受國際化教育其實就是一個探索自我、發展自我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進行自我管理。不能再像體制內時那樣習慣了被學校或老師“推”著走,而要自主安排、自己規劃學習。
進入國際學校后,書本上的課程內容不會很多,更多的是讓孩子進行思考,孩子們要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和表達欲望,同時,在課堂上,孩子們也要學會表達,不要依賴于老師講課,重要的是發散自己的思維。
給家長的建議
通過上面的問題,家長們應該能知道要想讓孩子盡快適應國際學校的新環境,就要早規劃、早準備。規劃就是擇校以及孩子未來的發展方向,準備就是備考。
解決焦慮的辦法就是面對焦慮,不要逃避,在焦慮面前尋找解決的辦法。所以,在選擇國際教育之前,家長做好準備的同時,孩子們要做的就是鍛煉自己聽、說、讀、寫的英語能力,同時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前了解國際課程。
到了國際學校后,會有老師們幫助孩子適應新環境,比如小班制授課模式幫助適應英語教學思維,真正學會用英文思維和解決學科中的問題,激發孩子的學習能力,以此來鍛煉孩子的英文表達和理解能力。
免責聲明: 1. 為方便家長更好的閱讀和理解,該頁面關于學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學校視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們”、“我?!钡鹊谝蝗朔Q指代學校本身。并不代表遠播公司或其觀點;2. 此網頁內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參考,來源于網絡公開內容,具體以學校官方發布為主;3. 若素材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我們:[email protected]。